
從零到上線:5 個地科互動教材用 Canva Code 快速完成(附初始指令)
我們用 Canva Code 把五套互動教材做成地科展示,全程 不帶入外部圖片、以 Emoji 代圖,指令可直接複製貼上,可以嘗試看看製作簡單的課程網頁互動小遊戲。
① 板塊拼圖:地震與火山帶
- 介紹: 以拼圖理解板塊邊界(張裂/聚合/轉形)與地震、火山分布的關聯,完成拼接並得到即時回饋。
- 實作 Demo 參考:https://kevin.pptnote.com/canva-code-plate-tectonics-puzzle

基礎版指令
請建立「板塊拼圖:地震與火山帶」網頁互動教材(單頁):
1) 版面:左上標題《板塊拼圖》,右上計分與計時(180s),中央為簡化世界地圖(灰/藍色塊,不用圖片)。
2) 元件:
- 可拖曳🧩板塊碎片 7–9 片(屬性:id、正確位置x/y/旋轉、邊界型態:張裂/聚合/轉形)。
- 地震💥/火山🌋點位陣列 15–25 個(紅/橘圓點與三角Emoji)。
- 工具列:🧭提示、↩️重置、▶️開始。
3) 規則:
- 碎片咬合門檻:位置誤差≤20px、角度≤10°;接合後鎖定並✅。
- 若鄰近邊界型態與點位分布一致(如聚合伴隨火山/深源地震)+2 分;否則 -1 分。
- 全數完成或時間到結算,顯示分數與摘要。
4) UI:深藍標題、淺米底、圓角卡;支援 Tab/Enter;狀態 idle→playing→result。
備註:此段為 v1 指令與資料結構,實作後可依實際互動與班級反應微調。
② 岩石循環工廠
- 介紹: 用「作用卡」觸發火成岩 / 沉積岩 / 變質岩 / 岩漿的轉換路徑,連續達成任務獲得徽章。
- 實作 Demo 參考:https://kevin.pptnote.com/canva-code-rock-cycle-factory

基礎版指令
建立「岩石循環工廠」互動教材:
1) 版面:左側流程圖(節點:火成岩🪨、沉積岩🪨、變質岩🪨、岩漿🔥),右側「作用卡」托盤(💧風化搬運、🌪侵蝕、⛰擠壓變質、🔥熔融、⏱時間),下方進度/分數。
2) 互動:拖曳作用卡到節點;符合轉換(例:沉積岩+⛰→變質岩)則節點點亮+1分,彈出≤14字關鍵語;錯誤則抖動提示。
3) 任務徽章:完成指定路徑(岩漿→火成岩→風化→沉積岩)獲🏅。
備註:此段為 v1 指令與資料結構,實作後可依實際互動與班級反應微調。
③ 恆星的一生:從星雲到超新星(新)
- 介紹: 以質量為關鍵參數,推理太陽型與大質量恆星從形成到終末(白矮星/中子星/黑洞)的不同路徑。
- 實作 Demo 參考:https://kevin.pptnote.com/canva-code-star-life

基礎版指令
建立「恆星的一生」互動教材:
1) 版面:中央流程圖節點(🌫️星雲→✨原恆星→🌟主序星→分歧A:🟥紅巨星→🌫️行星狀星雲→⚪白矮星;分歧B:🔴紅超巨星→💥超新星→🌀中子星/🕳️黑洞)。
3) 互動:點擊流程圖,點亮並顯示 50-80 字說明卡,介紹完整 9 個流程。
4) 規則:完成任一路徑得分;兩條都完成顯示總結卡(比較壽命與結局)。
備註:此段為 v1 指令與資料結構,實作後可依實際互動與班級反應微調。
④ 水循環冒險:從海洋到雲再回家
- 介紹: 以路徑選擇引導蒸發、凝結、降水、逕流與地下水,並加入人為影響情境拿滿星。
- 實作 Demo 參考:https://kevin.pptnote.com/canva-code-water-cycle-adventure

基礎版指令
建立「水循環冒險」關卡式教材:
1) 場景:海洋、天空、山地、河川、地下層、城市(色塊+Emoji)。
2) 角色:水滴💧,屬性 phase: ["液態","氣態","固態"]。
3) 規則:海洋+🌞→蒸發;高空冷→凝結🌫️;雲量足→降水🌧️;城市分流:下水道→河→海,或滲入地下→泉→河。
4) 任務:完成閉環⭐;加入地下水路徑獲第二顆星;加入人為影響🏭得第三顆星。
5) 介面:顯示星數、步數、提示;右側知識卡(每步12–16字);支援鍵盤;狀態 idle→playing→result。
進階版指令
增加:
1) 事件卡:暴雨⛈️、乾旱🌵、砍伐🪓、海溫上升🌡️,改變可執行路徑。
2) 增加說明:每次完成路徑或發生事件,會有小卡說明補充。
備註:此段為 v1 指令與資料結構,實作後可依實際互動與班級反應微調。
⑤ 地球分層密室:找出逃脫密碼
- 介紹: 用線索卡判斷地殼 / 地函 / 外核 / 內核的物性差異,最後輸入密碼逃脫;含證據實驗小互動。
- 實作 Demo 參考:https://kevin.pptnote.com/canva-code-earth-layers

基礎版指令
製作「地球分層密室」單頁式解謎:
1) 版面:中央同心圓剖面(4 層+Emoji),右側「線索區」,左側「答案區」。
2) 線索卡≥8:如「導電性高🧲」「溫度最高🌡️」「密度次高📏」「對流發生🔄」「固態金屬🪙」「液態金屬💧」。
3) 互動:拖曳線索到分層;正確吸附並顯示≤18字解說;錯誤抖動提示。
4) 計分:每卡+1;全對顯示 4 位數密碼(由層首字或序號組成),輸入後通關。
5) UI:深色高對比、卡片投影;支援鍵盤與閱讀順序;狀態 idle→playing→result。
備註:此段為 v1 指令與資料結構,實作後可依實際互動與班級反應微調。
Canva Code 技術細節 Tips
- 先跑得動,再調內容與美感:先直接貼上範例生成第一個版本、確認雛形上 OK,再微調互動效果、字體、色塊、過場效果。
- 如何做一致視覺:做好一套版型 Header / Footer 後,先讓 Canva Code 完成版型,接著再於 Body 加上教材區塊。
- 手機版滑動不順:主要是 Canva Code 生成 CSS 時沒有考量到手機體驗,能請它加上 html {height: 100%;} body {height: 100%;} 讓它操作起來流暢些。
- 如何加入圖片:圖片先上傳到某個網站或圖床伺服器,取得連結後,提供給 Canva Code 放上(例如我們範例的 Logo 就是直接抓官網的連結:https://pptnote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5/04/scimg03G6pj.webp)
想要更加精通簡報及 AI 數位工具嗎?
從 2016 年開始做簡報培訓,直到 2022 年開始開辦各種 Canva & AI 工具工作坊的我們,決定在 2025 年底把最好用的一套流程打包給你!我們近期即將推出的【Canva AI 線上課程】!將帶著你把 Canva 的製作效率,和一票強大的 AI 工具串在一起:從發想、找素材、定版、到視覺優化,一路開掛到讓你懷疑之前加班這麼辛苦是為了什麼😎
Canva 看起來人人都會用,但關鍵在於帶入「品牌思維」、「功能整合」與「場景活用」
這堂課在分享功能以及 AI 工具時,只會挑一條我們認為最好走的路。透過 Canva 作為產出的中樞,再結合 AI 工具讓你把效率拉滿。從今天起不用再當工具收藏家,直接當大量的視覺成果製造機😉
讓你把 Canva 和 AI 串成真正的生產線!

 簡報仙貝是誰?

哈囉你好!我們是 PPT.note 簡報仙貝,由兩位對 PPT、Keynote、Excel 及 Canva 等軟體感興趣的夥伴共同經營,我們在 2021 年正式成立,目前在 Instagram 上有 11 萬粉絲與我們共同學習,我們將會於網站及社群上,繼續分享更多簡報技巧及實用的辦公軟體知識!


